自從有了恩恩,對所謂的育兒津貼開始[有感]了起來,加上我是屬於那種無家人支援的服務業媽媽,養兒的支出與困境實在想無感都很難。

首先是找保母或托嬰中心的選擇,兩者我都嘗試過,結果是保母不適合,也不想再冒險讓寶貝去[適應]未知的保母(好保母是擲杯都不見得有的),最後選擇送去有口碑的托嬰中心,雖然可以申請所謂的育兒津貼,但是3000元對一個小小人來說,在台北,只能達到寥剩餘無的標準,而事實上,所有可供申請的保母與機構,也會直接將3000的補助列入他們的收費標準中,所以無牌的15000,有牌的18000,所謂的補助,比較像贊助業者。

當孩子滿兩歲~未滿五歲,是沒有育兒津貼的(所以2-5歲是自己長大嗎?),有收托的公幼公托普及率很低,靠抽籤不說,下課時間更是我們這種服務業媽媽所無法配合的,只能再請一個課後保母或找可延拖的幼稚園,而所謂的延托大約是100-150/h,但問題是有多少人晚上上班領加班費呢??我知道孩子不宜在學校留置太晚,但是有多少父母是沒事要把孩子留在學校的?還是我們都得因此換工作?如果可以,我也很想自己照顧孩子就好,但除非打算不再就業,不然脫離職場到孩子夠大,恐怕要再就業是困難重重。

再看看五歲以後的就學補助,公立學費全免,私立學費依薪資收入補助2-5萬不等,看出來了嗎?還是補在業者身上,業者精的很,政府的補助都會自動算在收費裡面,所以台北私立的幼稚園,隨便問,註冊費都貴的嚇死人,家長以為這樣就比較省了?並沒有,課後托育還是另一筆開銷。

我只是想在工作與照顧孩子中間取得和平共處的媽媽,卻無法找到讓人安心的保母,也無法找到符合需求的學校,請問政府,我應該生幾個孩子??


每天每天,大家都為了漲價的是抱怨不停,也為薪水不夠花壓力重重,不管是打房、奢侈稅、合宜住宅、交通建設,有哪件事真的讓奏效了??當一個國家有多數人都想靠房地產致富,課再多的稅也只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(跟育兒津貼一樣的道理),蓋再多的國宅,也只便宜了第一手的屋主,等第二手就是市場機制決定房價(再次重申,我堅決反對合宜住宅居然可以買賣的政策),國家有多少地可以這樣買賣?

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痛苦指數都來自薪水不夠,最大的開銷1是居住,2是育兒,這兩筆都是不得不支出的費用,如果不用負擔租金或房貸的人,算盤打一打,應該還是可以負擔的生活開銷,但是我們能不住嗎?

所以我看了號稱十年不會漲價的德國房屋政策,他們的做法很簡單,一,不會把土地房屋當作投資標的,這是觀念教育,二,租金採公訂標準,房屋買賣在10年內交易課重稅,於是不會有投資客跑短線,也不會有一堆年輕就揹房貸的人!

那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?這些合宜住宅如果改成只租不賣,而且用合理甚至便宜的租金出租,讓真正沒房子的人有房子居住,卻能存下更多的錢來投資理財,等有能力再去買屋,不是很好嗎?

這件事還有個好處,就是當大量的低租金進駐到市場,自然周圍的租金會跟著下降,租金收益不好,投資客也很多會退場,投資客退場,大部分人又不急著買屋,房屋價格也會慢慢下降,再配合十年內交易課重稅,我想知道,還有誰要把房屋當短期投資物?或許這樣的舉動會讓有房屋的人很不爽,但是當房屋可以多到拿來租跟賣的時候,多數沒房子或揹房貸的人又為何要同情你們呢?土地是有限的,如果多數人都把房地產當樂透買,再多的政策也壓不下求過於供的。

甚至在這些合宜住宅內,把一樓店面都規劃成民生所需使用,例如幼稚園、托嬰中心、老人看護、課後照顧、福利社、家事服務、果菜批發中心等,我看過公辦民營的幼稚園收費,就有了這樣的想法,恩恩的園長說她的租金一個月要50幾萬,所以不得不收這麼多錢,那麼如果可以用這些合宜住宅來規劃這些福利事業(不是一直再說要趕快加強老人看護嗎?),讓業者可以降低租金,並且明訂收費上限,再搭配評鑑篩選不適宜的業者,這樣可以彌補現在公托公幼的抽籤問題,還能提高覆蓋率,比起每個月幾千幾千的補助,應該是更有效益的吧!甚至連補助都可免了!


少了高昂的房屋支出與育兒費用,加強更符合實際的幼兒照顧,應該比中華電信降價能消除更多民怨吧!

我們偉大的政府與立法委員,要推行這些很難,俗話說擋人錢財的路不可做,但是你們可是大家選出來的!加不了薪,除了津貼以外,是不是應該做更多有效益的事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ystalla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